成为专业的中港运输品牌服务商

滴滴统一顺风车服务时间:20时至凌晨5时涉性类投诉数量高 时间: 2024-03-16 04:50:23 |   作者: 中港吨车

  11月7日晚间,网约车平台滴滴宣布,在顺风车小范围试运营期间,为确保试行产品服务的安全性,对所有顺风车用户更好的提供服务的时间均调整为5:00-20:00。即用户在晚上8时后,将没办法使用滴滴顺风车服务。

  在公告中,滴滴称,“向用户更好的提供平等的服务,是我们应当遵守的原则,同一时间段应该统一提供服务或者暂时不提供服务,这一点我们的考虑不周,决策有错误,也深感抱歉。”

  此前的一天,滴滴宣布顺风车将于11月20日开始陆续在哈尔滨、北京等7座城市上线试运营。引发广泛争议的是,滴滴顺风车试运营方案中,男性乘客和女性乘客的使用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男性乘客的服务时间为5:00-23:00,而女性为5:00-20:00,也就是在晚上8时后,女性没办法使用滴滴顺风车服务。

  当天晚间,滴滴总裁柳青在个人微博上表示,作为一位资深女白领,也觉得现在的顺风车产品功能对女同学不太好用;但在安全问题上,是如履薄冰的试运行。

  在11月7日晚的公告中,滴滴称,在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之后,决定对这一规则做调整,对所有顺风车用户更好的提供服务的时间均调整为5:00-20:00。未来产品服务规则还将不断迭代优化。

  滴滴在公告中提供的数据称,根据顺风车过往安全投诉数据统计,20:00-23:00、23:00-5:00两个时间段,涉性类投诉数量比5:00-20:00分别高45%和465%。

  按照2018年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公布的数据,在出租车和网约车行业里,夜间也是刑事案件的高峰时段。2017年,发生在夜间的出租车司机犯罪案件为52件,占出租车司机整体犯罪案件的30%,发生在夜间的网约车司机犯罪案件为9起,占网约车司机整体犯罪案件的50%。

  昨天我们公布了顺风车试运营的方案,其中一项关于用户夜间服务规则(女性用户5-20点、男性用户5-23点),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和批评。

  在方案公布前,我们并没有就这一规则面向公众做评议讨论,没能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同时因为考虑不周,沟通不当,给大家造成困扰了,我们深表歉意。

  在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之后,我们决定对这一规则做调整,在顺风车小范围试运营期间,为最大限度保证试行产品服务的安全性,对所有顺风车用户更好的提供服务的时间均调整为5:00-20:00。试运行期间(不收信息服务费),产品服务规则可能还会不断迭代优化,使用上会有各种不便,请大家谅解并给我们建议。

  再次为昨天不当的沟通表示诚挚的歉意,请大家相信我们,和我们在过去一年里的安全努力,滴滴的初心也是希望全用户和司机都能美好出行,平安回家。但面对复杂的顺风车出行安全难题,我们确实有很多不周到及目前尚无良策的地方,我们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一直在改进,不断听取意见,全力以赴做好出行。

  这次的试运营方案中,顺风车永久下线了个性化头像、性别、长文评价等涉及到用户隐私的一切敏感信息;合乘前车主需经过人脸识别,司乘双方上车前均需进行信息核验。长距离出行场景下,会增加车主人脸识别次数、提醒用户设置紧急联系人、自动对行程进行录音等。顺风车用户准入环节目前已经实现了全实名,顺风车车主和快车专车司机一样要进行三证验真、背景筛查和人脸识别,而失信被执行人将没办法注册成为顺风车车主。

  根据顺风车过往安全投诉数据统计,我们得知20:00-23:00、23:00-5:00两个时间段,涉性类投诉数量比5:00-20:00分别高45%和465%。

  按照2018年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公布的数据*,在出租车和网约车行业里,夜间也是刑事案件的高峰时段。2017年,发生在夜间的出租车司机犯罪案件为52件,占出租车司机整体犯罪案件的30%,发生在夜间的网约车司机犯罪案件为9起,占网约车司机整体犯罪案件的50%。

  我们深知,过多的规则会伤害车主和乘客的合乘体验,但平台仍需要全力防范人性的不确定因素,尽一切可能把安全风险挡在外面。由于顺风车是私家车合乘,车主和乘客是互助合乘关系,车内属于车主私人空间,无法像快车专车一样强制安装摄像设备和对车主定时进行线下安全培训,提升夜间安全的可行举措有限。

  试运营时间调整为5:00-20:00,一定不是最完美的方案,但确实是我们在各种条件下权衡做出的选择,我们也考虑过统一调整到23:00,但基于上面提到的安全数据,我们仍旧是决定选择相对保守的方案,请大家谅解。

  此外,向用户更好的提供平等的服务,是我们应当遵守的原则,同一时间段应该统一提供服务或者暂时不提供服务,这一点我们的考虑不周,决策有错误,也深感抱歉。

  感谢所有批评、关心和帮助滴滴顺风车的朋友,大家的意见我们都会认真研究,尽最大努力提供安全、经济、顺风、顺心的出行服务。

  *数据来源:《网络约车与传统出租车服务过程中犯罪情况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最高人民法院下属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2018年9月。